top of page

为什么我建议你一定学好语言再出国


少年们,出来混总归是要还的。现在是不是在为侥幸通过考试感到庆幸?那我要告诉你,那些当年你偷懒没背的单词,蒙混过关的习题终有一天会变成你看不懂的case和reading,听不懂的lecture以及插不上嘴的group work回到你身边。

最近这段时间,由于欧美国家疫情严重,大部分留学生都开启了Zoom大学的学习之旅。我这几天逛社交媒体的时候发现很多留学党出现了学习上的焦虑情绪,不仅仅因为疫情严重带来的恐惧,还令大家几乎崩溃的无外乎是网课听不懂,材料看不懂,作业不会做和害怕考试挂科。对于英语基础不扎实的同学来说本来线下面对面听老师讲课就已经很困难了,转成网课后声音模糊,音画延时等问题给听课造成更大阻碍。以前线下上课至少还能逮到一两个学霸求助,可是都上了网课,大家一下线就找不到人了,基本全要靠自己,再加上对学业不确定性的担心,焦虑情绪自然更加严重。所以这个时候,才会有这么多留学生意识到自己语言水平真的够不好。

八年前,在我最开始准备雅思考试的时候,我的一位老师就跟我们说过要学好了语言再出国,别指望出国了之后自然而然地突飞猛进。在那之后,每年留学季我都见过不少学生因为总是考不够学校要求的分数耐心耗尽选择赶紧出去读个当地的语言班,或是运气爆表背到了考试机经,拿着听力阅读8、9分,口语写作4、5分的瘸腿成绩侥幸过关。然而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在国内学不好语言是因为没有“纯正的环境”,结果这半吊子的英语水平出去连日常生活的基本交流都紧张到开不了口,就更不用说应付学习考试了,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中国学生迅速抱团取暖。虽说增进了友谊,但是英语水平显然就不可能像想象中那样在母语环境中快速提高了。其实这些年一直有文章在分析中国留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不过很多学生总归都能想办法搞定学业,也就不拿它当回事。直到今年大家都蹲在家里上起了网课,这个问题才在学生自己身上集体爆发,语言基础不好的学生也切身感受到了学业上的困难,所以能看到很多学生焦虑发帖。

对于那些还在准备语言考试和计划留学的学生来说,还有时间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注意不是考试成绩),所以还是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作为在国外生活4年多的老油条,我现在来告诉你为什么“有了环境就能学好语言”这个命题不成立。首先,所谓“环境”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客观上存在的“完美的母语环境”并不能够成为学习一门语言的根本条件。学习是一项主观的活动,如果一个人真的有必然要学成的信念,那么他会动用一切资源为自己创造出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反之,没有这种信念和勇气把他扔到哪里,学不会还是学不会。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学生去英语国家住个一两年,语言水平依然没有提高。比如说,我在法国遇到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学生,都打算上一两年学,顺便学学法语,因为这里有“环境”而且法国人“只爱讲法语”这个梗全球皆知。如此看来,这语言环境可以说是完美了吧,可是这些学生中的很多人直到学有所成要离开法国时都讲不成一句完整法语。我和我的法国同学讨论过这个问题,她也认为“搬到一个国家就能学会当地的语言”这种观念太过理想化,她说就拿来法国的学生举例,一开始学的那点磕磕巴巴的单词出去跟当地人交流最多只能坚持半分钟,而法语本身就比较难,抛开语法让人头秃不说单就发音有些国家的人就很难发好,想把舌头捋顺了说句子更需要一个很痛苦的练习过程,大多数学生尝试过几回之后就没耐心了,再加上现在生活方便,出门买东西吃饭不说法语也不是不行,学校上课又是英语自然更加没动力学。她也说并不是所有人都学不好,但是能有毅力学一门新语言的人在哪里学都是能学会的。所以,学英语也是一样的道理,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在英语环境里就能学好语言,可是没有勤学苦练哪来的“理所当然”呢。绝大多数人都有畏难情绪,在国内让人崩溃的学习考试在国外也一样。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攻克困难的决心,那么搬去哪里结果都不会改变。



第二,是听起来残酷的现实:语言不好,你出了国的生活除了难只有更难,每天的焦虑、失落、沮丧和挫败会让你更加孤独。学生们要明白,语言考试的目的不是让你刷高分而是证明你对语言的掌握程度,越好的学校要求越高就是因为你需要向他们证明你的语言水平能支持你完成这个难度的学业。从飞机降落的那一瞬间开始,你的语言能力就是你必备的生存技能而不是你在学校要完成的任务,你的衣食住行全部需要用它来沟通,更不用说完成学业了。口语不流利的同学出门都不敢多说一句更不别提上课参与讨论下课和外国同学闲聊了。网上很多留学生,尤其是新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自己语言不好,本以为出国能提升一下,结果上课听不懂,回答不了老师的问题,插不上嘴讨论,好不容易撞上个自己会的问题,先用中文组织了半天答案又用意念翻成英语,再做了800年心理建设好不容易决定张嘴了才发现老师早就进入下一段内容,又和别国小伙伴聊的热火朝天了。课余时间同学们在一起谈天说地,自己语言水平不行怕被人嘲笑,大家语速又快脑子都来不及听懂,想插嘴自己舌头不利索又跟不上,最后在班里成了小透明,还是只能跟中国学生抱团取暖。回到家做作业,别人2、3个小时能做好的任务自己却因为白天上课听不懂,材料看不懂甚至要多花好几倍的时间,考试季熬夜通宵更是家常便饭,再加上初来乍到生活不习惯,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各种压力无法诉说,可不就抑郁了。所以我要提醒想留学的同学,不要只看着别人在网上活得风生水起,背后咽下的苦付出的艰辛远超你的想象。没有人生来就有强大的心脏和过人的能力,没有千锤百炼是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的。如果在出国前都不能把语言学好,一个人在国外要怎么应对学习生活?

学习从来就不能一蹴而就,学习一门语言更是如此。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能交流沟通,高阶的是能做学术研究,能跨国工作。通过考试并不是学习的目或终点,它只是一个能力检测,用来告诉你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升。而考试中的应试技巧带来的分数提升并不代表实力的提高,如果你侥幸过关,应该要明白自己真实的实力在什么水平,还需要静下心来继续学习,千万不要自欺欺人,因为等到你需要依靠这门语言生活的时候,你面对的现实和挑战会毫不留情地让你原形毕露。每年我遇到想要留学的学生,我都会先奉劝他们不要浮躁,确实把语言学好了再出国。今年看到这么多人在因为英语不过关在Zoom University苦苦挣扎,我就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希望还在准备申请的同学不要急躁,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提升实力,付出过艰苦的努力将来才会有机会活得轻松。